“黨中央始終堅持‘兩個毫不動搖’‘三個沒有變’,始終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,這極大提振了我們民營企業的信心。”談及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的民建、工商聯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的重要講話,全國政協委員、廣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孫志強備受鼓舞,深感振奮。
首次成為全國政協委員,孫志強是一名“新兵”。但作為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奮斗20多年的“老將”,同時也是廣東省人大連續兩屆的“老”代表,這些年來孫志強在履職過程中不斷為行業奔走發聲。
今年,孫志強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,帶來“關于突破機器人中高端領域應用國產替代‘最后一公里’”的提案,希望通過自身履職推動我國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。
身份改變 履職不停
全國政協會議開幕前夕,新委員們提前抵京,進行集中培訓。“培訓內容既有政策理論知識學習,又有經驗學習分享,讓我對如何履職盡責有了更深刻的體會。”孫志強說。
孫志強
此前,孫志強作為廣東省人大代表,更多關注省內機器人行業的發展,他提出的關于加強科技創新投入和人才培養,促進專精特新企業成長等建議,得到了充分重視和采納。
孫志強表示,成為全國政協委員,有機會在更高的平臺上與優秀的同行學習交流,必須打開視野,從更大視角觀察行業,積極參政議政、建言獻策,講好廣東高質量發展故事,展現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優勢。
“我來自制造業,同時也是民營企業家,見證了廣東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的過程。我打算認真總結提煉相關產業發展經驗,為高質量發展貢獻思路。”孫志強透露。
今年全國兩會,孫志強積極發聲,提出推動成立中國機器人協會,組織創建“產學研用金政”的協同創新機制,推動機器人產業重大課題研究和關鍵項目的落實等建議。“要做就要做成功,我正在尋找更多的委員聯名支持我的提案。”他說。
創造更多國產機器人應用場景
在孫志強看來,高質量發展必然要有高端裝備制造業作為重要支撐。高端裝備制造業中的機器人領域,是推動制造業自動化、智能化的必要手段。
在長期的實踐與調研中,他觀察到,盡管國產機器人目前已有很大進步,但也存在一些不足。
“國產機器人產業存在小而散、多集中在中低端應用領域的問題。在汽車工業、3C電子、軌道交通、航空航天等中高端應用領域,機器人國產替代的‘最后一公里’仍有待突破。”孫志強分析,這一方面是由于國產機器人起步較晚,產品性能確實存在一定差距;另一方面,國產機器人缺乏在中高端重點領域的示范應用,導致其無法對產品及技術進行適用性迭代升級與改進,技術難以突破。
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,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。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,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。
對此,孫志強建議,應聚焦中高端領域的國產替代應用,充分發揮我國體制優勢和市場優勢,在需求側和供給側兩端同時發力,通過市場應用加快迭代進程,加快突破機器人應用技術及解決方案,在中高端領域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、實現國產替代的應用場景和示范案例。
■記者手記
勤于奔跑 實干為先
從一把焊槍起家,到引進國內第一條機器人焊接自動化生產線,再到如今打造了一家機器人行業細分領域的“鏈主”企業,孫志強充分展現了“勤”和“實”的精神。
勤于奔跑。在赴京參會前,孫志強沿著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上下游,走訪了廣東、江蘇、安徽等省份的多個城市,深入企業車間一線調研。20多年的工業機器人領域從業經驗,讓他對行業發展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更遠的憂慮。
實干為先。在接受記者采訪過程中,孫志強不斷強調:要把企業做得更好,多向優秀代表委員學習。“通過努力把企業做大做強,以創新技術力量賦能產業發展,反哺社會,是我作為政協委員履職和踐行社會責任的方式。”他說。
【記者】陳思勤